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四章 3

作者:吴传玖 字数:3370 更新:2024-05-06 07:01:06

古人早就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昌都城东南的澜沧江畔的第二、三台地上,有一距今46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诺遗址。遗址发掘的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出土了石斧、石铲、石钻等生产工具及大量碳化粟和谷。这足以证明在很久以前这块土地上便有人类开发的足迹。如今经历了昌都解放50年沧桑巨变的这座美丽的城市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10月19日召开的庆祝大会把整个庆祝活动推向了**。我所带领的西藏军区工团和自治区歌舞团一道为大会演出了精彩的艺节目,我们军区工团两位在全国、全军都小有名气的歌手《沃路》的首唱巴桑和谭学胜分别都引吭高歌了一首首群众最喜欢听的歌曲。舞蹈演员们表演了在全国、全军获得过艺大奖的舞蹈《穌油飘香》。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各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使我看到了获得翻身解放,过上了幸福美满新生活的藏族同胞是那样地阳光灿烂和欢乐。为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胜利50周年我专门撰写了诗歌《涉月如歌》一首,并发表在解放军报2001年5月24日《长征》副刊版上以示纪念:岁月如歌——为人民解放军进藏50周年而作气势磅礴岁月如歌辗转世界屋脊躬耕雪域高原成就一代旷世英雄听喜马拉山倾诉闻鲁藏布江高歌五十年英雄故事沥胆披肝铁马金戈建设边疆民族团结历史丰碑昭示九州景仰八一军旗昭示军人精忠先天下忧后天下乐洒英雄血走英雄路建英雄功创英雄业五十年辉煌弹指一挥历史长河写下精彩一页e庆祝活动一结束,我即带领军区工作组转人了在昌都军分区部队的工作。军分区的司令员、政委都是我比较熟悉的两位老同志。余司令员是云南中甸人,藏族,我在他家乡部队工作时,他正在云南大理驻军的一个连队里当兵。我们是在老山前线作战时认识的。那时他是副营长,我在14军的一个团里任政委。后来听说他在31师任副师长后去了西藏昌都分区代职副司令,1999年8月下了该分区司令员的命令。因有家乡和老山作战的感情,见了面自然感到很亲热。分区政委老全是湖北荆州人,人伍后一直在西藏部队工作,快三十年了。我们是在成都军区读书班认识的,他同我一个班,我是班长,他是班里的学员。昌都军分区是远离军区的一个独立的方向。部队不算多,边防执勤任务却比较繁重。我这次去昌都也是到西藏军区工作后,下部队的第一站,也是我对西藏部队熟悉的开始。我没有在军分区作更多逗留,即按计划去了驻守在离军分区500公里外的察隅边防团。对察隅这个地方我是知道的。早就听说它是西藏海拔最低,出产最丰富,具有典型亚热带气候特点的地区。这里原始森林密布,雨水充沛,温暖湿润,很适宜农作物生长。境外与印度、緬甸,境内与云南的贡山怒族、独龙族自治县接壤。被誉为西藏的江南。从昌都去察隅的路,不仅路途长而且路况差。必经的怒江沟是通往察隅的咽喉之道。刚遭遇过夏季山洪爆发冲刷,大面积塌方的公路正在武警交通部队组织的修复之中。我们在军分区全政委的陪同下一路颠簸,逶迤前行。我们从昌都行程120公里返回并穿行过邦达草原南下,比第一次过草原时更感到了它的雄奇壮阔。从地图上看经由以拥有众多美女而著称的田妥,穿出玉曲江河谷,一下子就迷失在茫无边际的邦达大草坝里。那是一片片苍茫起伏、雄浑辽阔的原野。藏民们将这片原野称为邦达。邦达大草原究竟有多大?到现在恐怕谁也说不上来,因为它地跨五六个县,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烟。据说,它大到连飞鸟都飞不出它的边际。人们只是把它叫做500里长草坝。那是一片让人心醉,有时也让人有些恐惧的大草原,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夏天草原上到处是沼泽地,到处流淌着雪山的融水和雨水。高原上的雨不下则已,一下就是瓢泼盆倾,昏天黑地,有时还夹着冰雹。雪山融水和雨水慢慢又汇聚成无数的小溪,最终流到玉曲江里,这景象在无垠的草原上恰似一条条飘飞的丝带。遥远的地平线尽头,是一座连一座山势平缓而又变幻无常的山冈。听全政委说冬天从拉萨转回的时候。草坝常常为茫茫的大雪覆盖,无垠的原野上似乎了无生机,连到处都是的乌鸦都藏起了它们的身影。我们从昌都出发,穿过邦达草原一路南下便进人了怒江沟的腹地。这是一条沟壑纵横,一眼望不见底的大深沟。蜿蜒盘折的公路都深藏在这大山的褶皱里。这里多数路段都还是刚刚修通的临时通道,武警正在那些狭窄危险的地段紧张地指挥着上下通行的车辆。在一段被山洪冲毁的水泥桥边,武警人员正在处理一起事故现场,听说是正在施工的一位武警战士推土机手,作业时不幸被一块突然滚落的巨石砸翻,生命垂危。看到眼前的一幕不禁使我由衷地生出许多敬佩和感慨。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句在中国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伟人的名言,在西藏高原随时都可能得到验证。这是现实,绝不是妄言。我乘坐的是军分区余司令员的车,车况好,驾驶员技术也是一流的。尽管途中也有过几次险情,但都被安全地排除了。也算是不幸之中之万幸。当我们到达去察隅的中间站——八宿的时候,时间还不算太晚。那一晚住在八宿县武装部政委的宿舍里,全政委给我讲起了许多边防官兵和家属探亲休假和出差途中因怒江沟山洪爆发,路途中断或突遇塌方和泥石流所遭遇的种种惊心动魄的风险。有的拖儿带女要步行达一个月才能到达目的地。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这是我到西藏军区第一次亲自听到了这些鲜为人知,闻所未闻的令人悲痛又令人肃然起敬的真实故事。西藏高原真是一个神奇美丽的高原,但又是一个充满艰险,蕴藏无情的高原。有人说这里是生命的禁区,不是没有道理的。第二天的行程完全是出乎预料的。由于驾驶员突然患了重感冒,我们的车速不得不慢了下来。当我们到达川藏线上的重要驿站——然乌的时候,天色将晚,天气也起了变化。全政委告诉我前面是西藏一个很有名的湖泊,叫然乌湖。海拔3990米。以西藏平均海拔而言,它当然还不能很有资格地说是高海拔上的湖泊。我终于记起来,我在军分区的时候,分区的徐定国副司令员给我送来的一些照片,其中除了我们参加大庆活动的照片外,还有他自己拍摄的作品。有不少就是然乌湖的风景照片。他的拍摄技术不错,拍摄的画面都很美。其实我还没有来西藏前,就听说西藏军区的不少领导和官兵都十分喜欢摄影,装备也不错,有的甚至可以和专业摄影师相媲美。徐副司令自然也算是其中一名。我们在全政委的带领下,乘车沿着湖边一路南行,这是一个狭长的湖泊,碧蓝色的湖水映照着碧蓝色的天空,在高原阳光的照射下十分生动,波光粼粼,山水斑斓。我们停车湖边,观赏然乌湖的景色。森林再次出现,于我们不约而至。两座带有原始森林风格的山从左右两个方向,几乎是同时延伸到湖水里,而在两山的倒三角中间,升起一座雪山。此时,雪山上空有一片暗淡的云。湖水一直铺向远方。然乌湖的左侧,倒是丛林与河流交错,相互挽着走向远天;在天的尽头,又是一群雪山,与浮云为伍。雪峰似乎笼罩在雾霭中。让人的眼光久久不愿离去,心灵停在寂静的自然里。然乌兵站海拔3990米。然乌湖应不应该属于高原的湖泊,还需要地质学家定论。听说它是地震后山峰折断,将河道阻隔自然灾变后的墓志铭。走出然乌湖,我们加快了车速。驾驶员小张,仍然发着烧,他边加快车速,边不停地喝着矿泉水,以降低发烧带来的不适。车仍在重重迭迭的山峦间奔驰,扬起一路黄灰。小张对我说,前面就是海拔5000米的德姆拉大雪山了。放眼望去,山势并不陡峭,山顶上仍有积雪。我在拉萨时就听说过这座雪山。它与西藏境内的其他雪山相比海拔并不高,但却因它是川藏线上通往察隅的天然屏障,发生过不少风险而被视为畏途。有轰动全西藏的雪山大雪崩,有西藏军区领导雪山被困一个星期的真实故事。那是1999年的冬天,时任西藏军区政委的现任成都军区政治部胡永柱主任和时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现任西藏军区董贵山司令员一起公出昌都,在赴察隅边防部队途中,德姆拉地区突降大雪,一行七人和车辆全被困在了雪山上。交通和通信全部中断,情况十分危急。两位被困领导全然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在几近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奋力组织了这次雪山大营救。在雪山道班工人的大力援助和支持下,硬是用道班的推土机拖着两辆已经完全不能在雪地里行驶的小车一步一步地在雪地里一边推雪,一边缓慢前行。通过7天7夜艰苦卓绝的拼死决战,最终在上级和分区部队组织的援救下而脱离险境。后来我又曾经多次听他们谈起过那次在德姆拉大雪山受困遇险的情况,真感到惊心动魄。也为他们顽强战斗的精神所感动。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