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551章 回娘家的大姨(1/2)

作者:青竹lin 字数:2703 更新:2023-06-02 18:00:11

贞观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是萧湘华的添妆礼之日。这一日,与萧家有亲的人家都或送来礼物,或亲自到场给萧湘华添妆。林婉婉给萧湘华准备的添妆礼是铜座琉璃镜,仍是今日的礼物里面最夺人眼球的。不过因为之前在双胞胎姐妹萧淑莲和萧丽薇的添妆礼上,已经出现过琉璃镜,这一次再出现,大家已经没有像第一次见到那般震惊了,但还是咋舌不已。都知道萧家这位外孙女,有一位游侠儿师兄给了她许多稀奇古怪的舶来品,富可敌国,这出手是真大方啊。大舅母袁氏在两位庶女的添妆礼上见到琉璃镜时就暗暗想过,庶女都有的东西,她的嫡女自然更会有。今日见林婉婉果然又取了一面琉璃镜给萧湘华添妆,袁氏自然春风满面。虽然林婉婉没有因为萧湘华是嫡女而备更厚的礼,让袁氏有那么一丝丝的不舒服。但到底琉璃镜太稀罕了,很快就冲散了她的那丝不舒服。今日萧湘华的屋子里特别热闹,来来往往的亲戚,既送添妆礼,又说吉祥话。只这场喜事的主角一直坐在垂床上,非常沉默,态度不积极,人家来送礼了也只是一板一眼地按规矩行礼道谢。虽然不热情,但不能说她失礼,该有的礼仪萧湘华一点都没缺,只是神色冷淡罢了。旁人哪怕不喜,也说不出什么来,只会说她有荣辱不惊的大家气派。就是那种彬彬有礼地拒人以千里之外,挑不出错,又亲近不起来。袁氏在屋子里帮着应酬,不时跟往来的宾客抱怨一句:“到底还是小孩子呢,一到这种时候就不会说话。”来人便会附和一句:“年纪小脸皮薄,等嫁做人妇就会不一样了。”南兰陵萧氏和琅琊王氏的亲事,肯定是一桩美谈,哪怕双方都只是旁支,别人也愿意给一些体面的。因此今日来给萧湘华添妆的亲友特别多,连平日里不走动的许多远亲都送来了礼。林婉婉也是在这一天第一次见到萧母的另一位女儿,也即林婉婉的大姨萧氏,闺名玉宁。这位大姨嫁到了临海县庞家,虽然庞家不是世家,但属于新贵。萧氏大伯官运亨通,算是寒门贵子,目前在长安当差。有庞大伯顶门立户,庞家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这一次萧氏之所以会来钱塘县,给萧湘华添妆只是顺便的事,他们一家子要从杭州大运河乘船去长安投奔庞家大伯才是目的。萧氏自出嫁后,二十多年来,回娘家不足五次。山长路远是一方面,出嫁女不能随意回娘家又是一方面。萧氏的郎君庞遗风是个地主闲人,靠家里的佃租和铺子收入维持上流社会的生活。读过书,但未能考中功名。他们的嫡长子庞宝晏完美继承了父亲的“读书能力”,想靠自己读书科举入仕是很难了,靠举荐和祖荫更没有戏,于是就把脑筋动在了别的地方。前几年天下初定之时,大唐因争天下所需甚大,财税枯竭,难以为继。为了解决朝廷官员的俸禄和衙门的办公经费等问题,唐高祖李渊就设计了一套方案来解决这个难题——由政府放贷和出租,即公廨钱和公廨田。置公廨本钱,为诸司办公费用。然而放贷和出租,也不是谁都能做得起来的。放高利贷这件事,没经济头脑的人碰这一块儿,有可能亏得血本无归。而经营土地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土地不可能是旱涝保收。土地的出租和收租,粮食的买卖等等,那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一个不对,就会影响官员收入。那咋办呢?于是皇帝就又冒出了一个奇思妙想,设置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捉钱令史”,专门来管理公廨钱事宜。捉钱令史KPI指标有且只有一个:放高利贷。朝廷的三省六部都设有“捉钱令史”,每个衙门9人,每人掌管五万钱,通过市场放贷给老百姓,每个月缴纳利息给朝廷。这就为某些不能靠祖荫,也不能靠才学当公务员,但是家里又有那么一些资产的人,提供了一个入仕的机会。其实就是变相的在卖官,而且还是合法的。为了防止亏掉本金,李世民还规定了必须实现盈利。李世民研究了一下大唐的金融市场,一拍脑袋,认定高利贷这件事儿每年获得百分之百的回报是可能的。所以每个捉钱令每个月都要给朝廷纳利四千,一岁凡输五万。每个月完不成kpi的就挨惩罚,没什么好说的,而完成kpi的就给予奖励。如果连续十二个月都完成了kpi,那就可以去吏部排队,等着分官做了。有官可以当,这是多大的诱惑啊!相当于一年五万块买个官身,还不用纯支出,高利贷放的好还能赚一笔,有钱无权的人自然争先恐后。朝廷的高利贷业务,也就在这群人的带领下做得如火如荼、风生水起。朝廷文武百官的俸料钱和衙门的行政开支,就用这些钱。当然了,毕竟不是正规的途径进入仕途的,授的不会是什么好位置的官,就是个芝麻小官,而且也有上限,升职加薪的空间很有限。但对于考试不行,又没有人举荐自己的富人来说,这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朝廷和有钱人这一波就属于各取所需。为了儿子庞宝宴有个好前程,庞遗风携妻萧氏玉宁带着家小去长安投奔庞大伯,打算竞争一个“捉钱令吏”的职位,换个官身。虽然“捉钱令吏”这个名头不好听,而且发展上限也是被定死的,没有什么向上爬的空间。但对于野心并没有太大的庞家人来说,这就是个好前程了。唐朝初期,这项公廨钱的制度只在京师范围内实行。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众人也不敢太过分的。而且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等皇帝也强势,压得住底下的官员。所以这项制度的危害还不是太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皇帝缺钱的窘境。但到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每况愈下,这个高利贷业务就渐渐推广到了全国。李世民当初规定的百分百的利息变成了百分之二百、三百,甚至一千,成为了老百姓倾家荡产的噩梦。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5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